提升军人荣誉感对戒毒人员陈某开展综合戒治的案例
  • 2020-05-27 15:45:28
  • 【案例背景】

    戒毒人员陈某,男,44岁,初中文化,广州番禺区人,未婚。1992年至1996年,陈某在韶关参军入伍,被评为优秀士兵。退伍后在派出所当辅警,抓捕过小偷、贩毒人员。2009年遭遇车祸,伤愈后肩胛骨位置留下后遗症,为止痛受“朋友”蛊惑而吸毒。其后,多次戒毒未果。2018年4月,其母亲电话举报其吸毒,公安机关做出强戒决定,后移送至二戒所。由于多次戒毒失败,让他对戒治缺乏信心,不愿意与其他戒毒人员交流,经常故意以违规违纪的方式来对抗场所戒治管理。

    【案例基本情况】

    民警通过个别谈话、家属交流等方式掌握了陈某的情况:陈某从退伍军人变为吸毒人员,身份的悬殊落差、旁人的冷眼和歧视、屡戒屡败的戒毒经历,使陈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了严重了打击,这次母亲亲手决绝地将他送进戒毒所,使他感受到亲人的“背叛”而孤独无助,在得知母亲因中风入院需要照顾后,更增加了其自责懊悔的情绪,因此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念头。

    因此,民警制定了以亲情帮教为抓手,以提升荣誉感为主要手段,通过个别谈话、教育引导为辅的教育矫治方案。

    (一)获取亲情支持,实现安心戒治

    为使陈某安心戒治,民警联系了其家人,把陈某的表现情况详细告知了其母亲及兄长,希望家庭特别是其母亲提供心理支持,多给他鼓励和帮助。考虑到其母亲中风行动不便,2019年过年前夕,民警指导其母亲及兄长在当地司法局进行了远程接见。见到母亲时,他泪流满面。陈某的母亲解释报警抓他的初衷是希望其摆脱毒品,戒除毒瘾。同时其母亲表示自己身体安好,能简单照料自己,其兄长已雇人专门照顾,消除了陈某的顾虑。通过这次探视,陈某下定了决心,早日戒除毒瘾回家照料母亲,做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的。

    (二)积极治疗训练,改善身心状态

    陈某身体状况较差,大队为其建立了健康管理档案,跟踪记录陈某的血压、心跳等。通过检查,医生认为只要定期进行理疗,辅以适当体育运动,身体会逐步好转。因此,由民警对其进行跟踪,每星期进行理疗,并循序渐进开展康复训练运动,同时为其借阅医学书籍,让其懂得养生及救护的基本常识。

    民警利用空闲时间向陈某分享了典型成功戒毒的案例,使其逐渐从“一朝吸毒、终身戒毒”的观念转化为“不慎吸毒、一念戒毒”的思想转变,希望不要再重蹈覆辙,不要为复吸找借口。

    (三)掌握一技之长,培养生活情趣

    民警得知陈某喜欢汽车,并设想开一间洗车美容店。民警鼓励他参加了所里的汽车美容班,最终经考核鉴定,获取了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,为其戒毒路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同时,鼓励陈某报名参加大队乐器特色课堂、国学兴趣班,让他自觉创造好的环境,融入好的圈子,让其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。

    (四)重回军旅岁月,重建生活自信

    1.通过情感共鸣,端正戒治态度。陈某虽然误入歧途,但骨子里依然保留着军人的特质,一直很怀念和珍惜曾入伍从军的这份荣誉,内心渴望摆脱毒瘾,过上健康生活。由一名军转干民警负责陈某专管戒治,并和其多次谈话,教导其军人就应有军人的样子,要有一种勇往直前、无惧一切困难的军人气概,无论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,要有战斗的豪情。脱下军装,穿上所服,虽身份转变巨大,但只是转换了战场,面对毒魔纠缠,战胜毒魔,戒除毒瘾重返社会就是现在的主要战场。

    2.重温军旅记忆,重塑积极信念。在早操和饭前的时候,让陈某学在部队时天天喊口号,演唱《纪律歌》《团结就是力量》等励志歌曲。通过这种方式,发泄情绪、舒缓压力,树立戒毒除瘾的信念。安排陈某观看《士兵突击》《战狼》《战狼2》《戒毒所日记》,使其在思想上受到震撼和教育,唤醒其“沉睡”的军人信念。

    3.发挥特长优势,树立戒毒信心。民警了解到陈某曾负责过该镇的民兵训练,以此为突破口,鼓励其发挥特长优势,积极参与大队组织的戒治活动。民警安排在其担任“三操”带操员,陈某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,在干警的教育下刻苦训练,并在所内的 “三操”的评比中获得优异成绩。在参与带操的过程中,陈某获得了干警和戒毒人员的肯定和承认,体验到自我价值,坚定了戒毒信念。

    4.尊重军人荣誉,获得自我认同。2019年3月底,村委人员为陈某颁发省人民政府退役军人事务部印发的“光荣之家”牌匾以及证书。大队民警得知情况后,向所部提出申请,让其家人把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带给他。当陈某捧着“光荣之家”的牌匾以及证书后,更是流下泪水,喃喃地念叨着“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,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”。感受到自己仍然被国家和社会尊重和重视,陈某更坚定了自己的戒毒目标,自此之后,他不仅积极参加各类教育活动,还主动帮助民警劝解逃避戒治生活的戒毒人员。

    【案例思考】

    (一)响应“爱护军人”的国家号召,转变做法。国家提出 “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,值得倍加关心、倍加爱护”。过往戒毒场所将从军经历戒毒人员视为重点管控对象,管理的重点落在警惕防范各类安全风险上。在国家号召下,应转变观念,对以陈某为代表的失足从军人员要更重视,更用心用力,尽最大的能力帮助、挽救他们,唤醒他们坚毅的特性,帮助他们找回对生活的希望。

    (二)把握“心结所在”为关键点,亲情破冰。对于戒毒人员来说最重要的戒治动力是家庭的支持。民警抓住陈某内心对亲情的矛盾:一方面对母亲举报自己吸毒的行为不理解,另一方面担心母亲中风后的康复及照顾问题。通过促使双方见面,达到陈某改变认知,理解母亲举报其吸毒,是爱之深责之切的表现,使亲情成为其安心戒治的最大动力。

    (三)找准“从军经历”为突破口,对症下药。在矫治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戒毒人员家庭情况、生活轨迹等,才能做到对症下药、有的放矢。陈某自暴自弃,一方面是因为心理预设与现实的差距让其感到痛苦,另一方面是吸毒遭受他人的歧视误解。根据了解到的情况,从思想教育出发,通过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其拔除思想的钉子,以“从军经历”为突破口,挖掘特长,帮助他体验自我价值,获得自我满足,重建自尊自信,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和思想观念,达到积极戒治的目的。